English

美国一家五代人的中国情结

1998-07-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袁新文 汪大勇 我有话说

今年5月,作为特邀嘉宾前来参加北京大学百年庆典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里分校退休教授卡米拉·巴林·史密斯一家三代6口人,在未名湖畔格外引人注目。不少人或许还不知道,卡米拉一家五代与中国、与北大有着长达70多年的交往和友谊。

故事要从75年前说起。卡米拉的外祖父母威廉和科拉贝尔是美国基督教男青年会和女青年会的全国领导人,他们积极参加和领导了1923年美国基督教妇女为亚洲7家教会女子学院募集300万美元基金的活动。在这7家女校中,中国就有3家,即北京的燕京女子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学院和山东济南的华北女子医学院。

卡米拉的母亲玛丽安对中国更是一往情深,她的中国情结始于1923—1924学年,她在燕京大学教授化学那段难忘的日子。二十年代初,玛丽安从父母那里得知有一个到中国燕京大学当教师的机会,便毅然决定与未婚夫推迟婚期,独自到向往已久的中国去。一个20多岁的女子主动推迟婚期并去异国他乡,在当时的美国也是很少有的事。她在海上航行数日途经日本,却遇到了大地震,海港成了一片火海。玛丽安和同行的人们一道奋力救助伤员。当她终于到达中国时,她的身上只剩下一件打了补丁的衣服。由于不懂汉语,她初到中国闹了不少笑话。她做衣服时让裁缝比着她身上穿的做,裁缝做好新衣,也加上了一个大补丁。她在燕京大学教授化学时,与师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学年,可是玛丽安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根据玛丽安的建议,她的父母从300万美元的基金中拿出60万美元为燕京大学修建校园设施。1923至1929年间,玛丽安的父亲威廉还向燕京大学提供了10万美元的个人捐助,其中9万美元用于修建女生体育馆及其他设施,1万美元作为奖学金。1929年10月,威廉和科拉贝尔夫妇作为捐助者,有幸出席了燕京大学建校典礼。他们捐助修建的女生体育馆被命名为“博雅体育馆”,即现在的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正是这座美丽的建筑构成了北大百年校庆晚会的舞台背景。

卡米拉自幼就从母亲的日记里了解到母亲与中国交往的许多往事。她回忆说:“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工作。她担任燕京大学董事会的秘书,作为地区领导人,她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赈济会募集资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周末都去一家中国餐馆。老板看见母亲时总是急忙迎上来,把他的伙计和生意都丢在一边,亲自下厨为我们全家烹调可口的饭菜。他从不让母亲付钱,他是用他的方式对母亲表示感谢,感谢母亲为那些在抗战中无家可归、失去亲人和身患伤病者所做的一切。”

卡米拉有一个夙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到中国,去续写家族与中国交往的美好故事。但她没有想到,帮自己实现这一梦想的竟是女儿海瑟尔。八十年代中期,年轻的海瑟尔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来到中国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英语。在这里,她遇到了参加出国外语培训班的复旦大学毕业生谢雍。不久,谢雍以优异的成绩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海瑟尔也来到该校攻读博士学位。随着交往的增加,这对青年男女相爱了。可是,他们不清楚中国当时的政策是否允许他们结合。海瑟尔为此向正在康乃尔大学访问的北京大学教授顾孝诚咨询。顾孝诚教授是海瑟尔与谢雍共同的朋友,过去他们3人之间就有过友好交往。在顾教授的鼓励下,海瑟尔与谢雍在美国喜结连理。卡米拉也为自己的女儿能成为中国人的妻子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同自己的母亲和祖辈一样,海瑟尔从心底里喜爱中国,因此,她更能理解丈夫的爱国之情。九十年代中期,他们双双取得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决定到中国去工作。他们来到香港,谢雍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海瑟尔从事法律工作。但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条腿迈进了中国,因为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去年“七一”香港回归之日,海瑟尔激动地告诉她的朋友们:“我们真的来到中国了!”

从此,海瑟尔一家与北京大学的关系更密切了。她和丈夫谢雍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顾孝诚教授一直保持着友谊和交往。她像对待师长一样经常与顾教授通信、通电话;谢雍则与顾教授互派研究生,共同承担合作项目。由于这个美国家庭与北京大学的特殊渊源,北京大学领导特意致函海瑟尔和谢雍,邀请她们与家人作为贵宾参加北大百年校庆。卡米拉与丈夫从大洋彼岸飞到北京,他们被北大师生的热情和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小外孙女芮内更是激动不已,面对未名湖的湖光塔影,她发自肺腑地说:“我爱中国,我爱北大!”

谈起卡米拉一家与中国交往的故事,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了整整半个世纪的顾孝诚教授颇为感慨:“卡米拉一家五代人都是中国人的好朋友,他们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交往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例证。我们应当珍视这种友谊和情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